“產品發展的路標是客戶需求導向”
2001年彼德·杜拉克在發表《管理的實踐》47年后,再次強調企業的使命過去是,現在仍然是——創造顧客。估計再過470年,它還是企業的使命。這個使命是奠定在黃金法則的基礎之上的,它蘊涵的崇高精神、豐富哲理和展現的美好前景,無疑可以牽引出人性的真善美情懷,使人浮想聯翩。正因為如此,現在幾乎所有的企業,所有的組織都制定了以顧客為中心的使命闡述或是公司宗旨之類的文件。但企業內照樣有人把技術當作出發點與歸宿,照樣有走不出部門圍墻的靈魂,照樣有人動手腳做假賬。可見把路標寫在紙上容易,樹立在人人心中難。路標,說到底,是一種直覺,是一種高尚的本能,是與潛意識兼容的一種信仰。首先,它是企業法人的信仰,其次它成為是企業所有成員的信仰。信仰不是可有可無的,是與生命悠關的頭等大事。你所看見的、做出來的,都是你所信仰的。難怪應用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說,“信仰創造出事實”。《圣經》上更是說,“萬物因為你的信仰而造就”。前日本的企業松下幸之助則說,“一萬個人的時候,就只能靠上帝”。這個上帝就是服務于顧客的信仰。舉手宣誓易,心里虔誠難。客戶這件事上出問題,往往是有人并不真正地認同路標,或是認為它只是企業法人的信仰,與自己的關系不大。這種狹隘的看法也不是沒有一點來由的,首先,企業的命確實是企業法人的命,企業如果破產了,其他人雖說多少也受一些影響,但估計不會立即就嚴重到與生命悠關的嚴重程度,年輕力壯的大不了拍屁股走人,挪個地方再打工,年老體衰的省著用積蓄,也可以把日子熬下去。但損失慘重的肯定是企業的法人,估計法人要東山再起重整山河的可能性很渺茫。其次受損失慘重的就是企業的股東們,再還有就是與企業有關的經濟團體和社區。在一個多年來缺失信仰的歷史鏈條中重新嵌入信仰這一環,在一個周邊環境中不講信仰的地方建立信仰,是很需要一點自我犧牲精神的,更可能需要幾代人,或甚至十幾代人的信仰傳遞。中世紀的時候基督教曾經瀕臨崩潰的邊緣,只是在經過了一場漫長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以后,才使它的信仰走下神壇、回歸樸實的真理,贏來廣大信徒的虔誠信賴,從而與時俱進。在企業管理的實踐中,如何把法人的信仰轉化為每一個人的信仰,顯然是非常艱巨、非常細致、非常藝術化的長期工作。如果說因為是代表著真理,所以你不信也得信,采用這樣的強硬態度,或反正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信不信由自可,采用那樣的放任態度,恐怕都行不通。企業不是搞文藝復興的地方,也沒有搞文藝復興的責任,但可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干部可以通過創造性的方法,一點一滴地啟發出員工的真善美情懷,幫助他們建立起心中的路標,精心播種,精心耕耘,在獻身于客戶的事業中實現自我,收獲人生,使企業的靈魂由此而得到凝聚。
沒有靈魂的企業像一盤散沙,聚不起高樓大廈。

青島賽諾專注聚乙烯蠟等助劑的研發、生產、應用工作,為您提供抗析出、高潤滑、超分散的產品體系。公司擁有成熟的技術研發團隊,擁有完善的實驗室對外開放,為有需求的客戶提供配方優化、降本增效等技術支持,同時為順應環保要求,我們還為企業提供助劑一包化、助劑無塵化服務。
地 址:青島市李滄區書院路蘇寧電器廣場B座2702室
編輯:青島賽諾 轉載請注明出處:www.xyssdzrmz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