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蠟廠家分享高分子加工用潤滑劑的作用原理、功能以及選擇策略!
在高分子加工的過程中,由于高分子具有較長的分子鏈和較高的分子量,使其熔體具有較高的粘度,在加工過程的阻力及不良后果主要表現以下兩個方面:
1)大分子之間的相互纏結作用,高分子分子間的摩擦,主要表現是使高分子熔體之間的流動性降低,熔融指數減少,給材料加工帶來困難;
2)聚合物熔體與加工機械表面產生摩擦,主要表現在加工器件表面粗糙,缺乏光澤或流紋等問題。
潤滑劑也是塑料改性加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助劑之一,今天我們就塑料加工助劑方面的基本知識進行分享總結。
一、潤滑劑作用原理
從摩擦產生的原因,我們可以將高分子物質加工過程中的摩擦分為兩類,一種是內摩擦,即分子間摩擦,另一種是外摩擦,即高分子熔體與加工器件磨具之間的摩擦。
所以我們可以根據潤滑劑的作用機理,將其分為外潤滑劑和內潤滑劑兩類。
外潤滑劑的主要作用是減少高分子熔體與加工器件磨具之間的摩擦系數,可以看成是一種界面潤滑作用。其特點是與聚合物的相容性小,很容易從聚合物內部移析到表面,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取向排列,極性基團向著金屬表面,通過物理吸附或化學鍵合在聚合物表面形成一個潤滑劑分子層,有效的降低聚合物與設備表面的摩擦系數,防止其粘附于加工機械表面上,從而改善加工性能。
內潤滑劑的主要作用削弱了聚合物分子之間的內聚力,減小內摩擦,降低熔體粘度,增加高分子熔體的流動性。其特點是與高分子有一定的相容洼,在常溫下相容性一般很小,在高溫下相容性增大,對材料有增塑作用。
其實外潤滑作用和內潤滑作用都是相對而言的,實際上,僅具有單一潤滑作用的潤滑劑很少,大多數品種兼具內外潤滑作用,只是相對強弱不同而已。
需要指出的是同一種潤滑劑在不同的聚合物中或不同的加工條件下會表現出不同的潤滑作用,這一點需要在實際加工中引起重視,一般良好的潤滑劑應該是內外潤滑作用兼有。
二、潤滑劑的功能
1.增加熔融指數
聚合物熔體的熔融指數是表征其加工流動性的重要參數。一般隨著溫度升高﹐熔融指數增加﹐熔體的流動速率增加。
由于受材料熱穩定性等因素的限制,加工溫度不可能無限度的升高。而且靠提高加工溫度降低熔體黏度還會增加能耗。
這時,添加適量的內潤滑劑能夠改變樹脂熔體的流變行為﹐有效的增加熔融指數,達到降低熔體黏度﹐提高熔體流動性之目的。
2.減小內生熱
內生熱即聚合物流動過程內部磨擦產生的熱。在高速加工成型工藝中﹐高剪切使大量的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熔體黏度越大﹐剪切力越強﹐因此產生的內生熱越多。
內生熱的不良后果會導致聚合物熔體局部過熱﹑使其熱穩定性下降。添加內潤滑劑可以有效的降低熔體黏度,有效減小內生熱。
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是低熔融黏度可能使注塑成型等加工難以進行﹐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選擇能夠賦予樹脂內部結構單元足夠高的潤滑性﹐同時又對聚合物溶劑化作用極小的潤滑劑。
這樣就就可以通過減少樹脂內部界面的磨擦生熱或將產生的內生熱盡快散逸而提高加工穩定性﹐也避免了熔融黏度的降低和制品熱變形溫度下降等問題。
3.脫模作用
聚合物加工后期,制品成型。這時需要比較容易的從磨具上脫落下來,以提高加工效率和產品的質量。
這時可以添加具有脫模作用的潤滑劑。脫模作用的潤滑劑一般為外潤滑劑﹐多是極性化合物﹐它們與樹脂兼容性有限﹐能夠從熔體遷移到表面﹐極性基團與金屬表面具有一定的親和性。這樣在熔體和金屬表面之間形成一層相對穩定﹑互為隔離的分子層﹐因此抑制聚合物熔體與加工機械表面之間的粘著。
4.延遲塑化作用
延遲塑化作用是外潤滑性在塑料加工中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在PVC加工中﹐PVC樹脂是在剪切形變作用下熔融并與各種助劑均勻混合的﹐在具體情況下對樹脂熔融的要求并不一致。例如在成型過程的初級階段往往并不希望樹脂微粒過早熔化﹐有時為了獲得最終制品的最佳力學性能并不要求樹脂完全熔融﹐這在高抗沖聚氯乙烯加工中表面的尤其明顯。通過在樹脂中配合兼容性較低的潤滑劑﹐可以在加工溫度下遷移到樹脂微粒或熔體表面﹐從而在樹脂微粒或熔體表面與加工機械金屬表面形成潤滑層﹐使之產生良好的滑動﹐削弱剪切變形作用﹐達到延緩樹脂塑化的目的。
5.防止熔體破裂
在高速剪切速率下的高黏度會導致所謂熔體破裂的表面現象﹐這是因為押出物質在流道內經歷規則的粘附/滑動轉變。
6.改善制品的自潤滑性
許多塑料制品要求有很好的表面潤滑效果﹐例如齒輪﹐具有外潤滑效果的潤滑劑往往可以通過向制品表面的遷移或滲出形成自潤滑層同﹐產生永久的潤滑作用。
7.爽滑和防粘連作用
對于比表面積較大的塑料制品﹐表面粘連往往會給其生產或應用帶來諸多困難﹐許多具有外潤滑作用的潤滑劑向制品表面遷移較大﹐而且冷卻后能夠形成一個分布均勻的薄涂層﹐由于兩個界面插入隔離層﹐因此既賦予制品的表面滑動性﹐又不致造成表面粗糙﹐這種功能助劑稱為爽滑劑。
下一篇:聚乙烯蠟廠家分享鈣鋅穩定劑上一篇: 聚乙烯蠟廠家分享冬季汽車保養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