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蠟廠家了解膠鞋行業首列智能化改造計劃中
很多企業還是熱衷于對現有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實現臟、累、險等局部工序以機代人。據聚乙烯蠟廠家了解到,業內人士形成共識,鞋大底打磨和刷油漿工序,由于粉塵飛揚、氣味重和工作環境臟的原因,膠鞋行業應首先列入比較迫切和容易實現的工作計劃中。
“膠鞋企業要生存,必須搞自動化智能化生產,在這方面膠鞋行業已經滯后于輪胎,甚至是皮鞋行業,成為橡膠行業最后一個沒有被自動化橡膠機械企業考慮的版塊。”際華三五三九制鞋有限責任公司技術開發部部長毛小紅對媒體說。
據了解,膠鞋行業的發展大多還是以人海戰術的方式進行,雖然仍可取得一定的成績,但這明顯已經不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膠鞋行業急需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轉型,實現以機代人智能化生產。但另一問題又來了,膠鞋行業面對智能化也存在一些難題,所以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循序漸進地改進。
面對人力成本增加和招工難的問題,膠鞋生產企業在智能化生產方面的迫切心情不亞于輪胎行業。在日前舉行的行業會議上,鞋機生產企業和大型智能化設備企業經過共同研討,決定以大底打磨和刷油漿工序為突破口,加快研制合適的小微型工業機器人,實現小步快跑,共同推進膠鞋行業智能化生產工作。
有人曾經對德國鞋機公司生產的注射(澆注)鞋自動化生產線進行過調研,其一條成型線僅3~4人,每條線產量1000余雙,主要用于生產皮鞋、高端鞋。但先進設備對我國的硫化膠鞋“水土不服”,不能滿足大批量(每條線五六千雙)、高效率的要求,所以需要對引進設備進行生產工位等改造。另外,注射(澆注)工藝能不能移植到膠鞋生產還值得商榷,需要采用“PU 橡膠”的二次注射工藝。新工藝的產品也要接受市場的檢驗和認可。這些問題都需要模具廠家、設備廠家、原材料廠家進行可行性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