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產業鏈分析報告,能不能成為老司機就看它了~
中國塑料產業,呈現一個“扇形”結構: 上游 相對集中的上游 主要為石化和煤化工企業,其中石化工生產企業產量占塑料供應的80%以上,而在石化工中中石化和中石油又占到60%以上的份額; 中游 各級經銷商組成的中游 產業鏈的中游是各級的經銷商,大的層級可以分為三級,一級經銷商(總包商),二級經銷商(利用信息不對稱的炒貨商)和三級經銷商(承擔物流/賬期和“白手套”的次終端); 下游 結構分散的下游 產業鏈的下游是各種塑料加工使用廠商,品類繁多,結構分散。 上游 1)概述 塑化行業的上游為石化與煤化行業的塑料與橡膠生產廠商。 上游原料是通過石腦油與蒸汽裂解煤、炭焦化制甲烷氣、煤制甲醇等技術路線,合成乙烯、乙炔或丙烯、丁二烯、苯等初級化工產品,經催化聚合生成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ABS)等塑料制品。 國內塑化行業中,煤制PE和煤制PP占總產能的比重分別為20%與22%,占產能大多數的為石油煉化企業,即便如此,煤制烯烴和煤制醇醚的化工項目也是巨大的。 2)產業鏈
以PE產業鏈舉例:
3)主要企業及特征 從上游行業看,上游的合成樹脂生產企業基本為大型的石化企業。這類企業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行業進入門檻較高,需要大規模的資本投入和資金支持;二是由于石油、天然氣資源的不可再生性,石化行業具有較為濃厚的資源壟斷色彩。石化行業的以上特點決定了合成樹脂市場處于壟斷競爭的市場格局。金融危機后,主要合成樹脂的價格逐漸上漲,使改性塑料行業的總體成本有所升高。為了保障原材料供應的穩定性,下游公司通過加強與上游石化企業技術合作、簽訂中長期采購協議等方式鞏固了與上游供應商的合作關系。 4)上游產業整體特征 從市場結構來看,最常見的幾種塑料原料均是典型的寡頭壟斷市場。從全產業鏈的利潤分布上來看,由于生產企業的寡頭壟斷性質,因此議價能力較強,獲得了該產業鏈上最大比例的利潤。 下游 1)概述 塑料行業的下游是以塑料制品為主營業務的輕工業,涵蓋了農用薄膜、建材、家電、汽車零部件、模具、容器包裝等子行業。當前塑料的細分種類多達幾百種,只要稍稍調整配方便可生產出新型聚合物。 2)產成品分類 通常來說,塑料可按用途分為以下三種: 分類 特點 中文名 簡稱 用途 通用塑料 產量大、用途廣、成型性好、價格便宜 日用生活產品中的用量很大,主要應用在生活日用品,普通工業包裝,普通農業包裝,食品包裝,以及辦公用品等等 聚乙烯 PE 食品包裝袋、餐具 高密度聚乙烯(硬性軟膠) HDPE 清潔用品、沐浴產品 低密度聚乙烯 LDPE 保鮮膜、塑料膜等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 薄膜、管材、電線電纜 聚丙烯(百折膠塑料) PP 微波爐餐盒 聚氯乙烯(搪膠) PVC 很少用于食品包裝 聚苯乙烯 PS 碗裝泡面盒、快餐盒 聚苯乙烯泡沫(發泡膠) EPS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超不碎膠) ABS 通用工程塑料 在機械性能、耐久性、耐腐蝕性、耐熱性等方面能達到更高的要求,而且加工更方便并可替代金屬材料。工程塑料被廣泛應用于電子電氣、汽車、建筑、辦公設備、機械、航空航天等行業,以塑代鋼、以塑代木已成為國際流行趨勢 聚酰胺(尼龍) PA 聚碳酸酯(防彈膠) PC/PMMA 水壺、水杯、奶瓶 聚甲醛酯(賽鋼、奪鋼) POM 聚酯 PET 滌綸短纖維、滌綸長絲 聚苯醚 PPO 電子電氣、汽車、化工 特殊工程塑料 特種塑料一般是指具有特種功能,可用于航空、航天等特殊應用領域的塑料。如氟塑料和有機硅具有突出的耐高溫、自潤滑等特殊功用,增強塑料和泡沫塑料具有高強度、高緩沖性等特殊性能,這些塑料都屬于特種塑料的范疇。 聚苯硫醚 PPS 高壓元件、外殼、線圈 液晶高分子聚合物 LCP 容器 3)下游產業鏈
4)改性塑料及主要企業 其中,塑料改性,就是向合成樹脂中添加合適的改性劑,采用一定的加工成型工藝,從而制得具有新穎結構特征、能夠滿足各種不同使用性能要求的新型塑料材料的方法,由此獲得的材料稱為改性塑料。改性塑料通常應用于汽車、家電、通訊等對材料性能要求較高的行業。 改性塑料企業中,主要可分為兩類:一是主要為從事改性塑料加工的領先企業,這類企業通常專注于生產和銷售用于特定下游產品的改性塑料,在細分市場中有一定的競爭優勢。第二類為,在中低端的改性塑料企業,由于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下游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如家電、電子產品、玩具、燈飾等市場均處于完全競爭的市場狀態。 5)下游產業整體特征 下游行業整體體量仍然巨大,但隨著宏觀經濟增速下行與產業轉型升級,已經影響到塑化行業尤其是低端塑料的需求。從最終塑料成品分類來看: 通用塑料構成簡單、價格低廉、技術非常成熟,因此塑料行業門檻較低,加之五大通用塑料占據了絕大部分通用塑料市場,產品高度同質化,導致供給大于需求。 工程塑料市場,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均收入的增加,市場對綠色、環保的高端塑料制品的需求和改性能的工程塑料制品的需求會有長期穩定的增長。 中間貿易商 1)概述 由于塑化行業產業鏈條較長、品類多樣、市場空間較大,吸引了大量的國有巨頭和中小民營資本進入塑化貿易行業。 2)產業鏈 中間貿易商在整個產業鏈條中角色如下: 3)中間貿易商特征 總體來說,塑化貿易行業的市場有以下特征: a. 市場參與主體眾多,行業集中度低。據不完全統計,塑化行業各類貿易商達40萬家。同樣以聚乙烯(PE)銷售環節為例,大約有2/3的聚乙烯是通過經銷商賣給下游企業的。即便是經銷商這一環節,具體的結構也較為復雜,其中除中石油和中石化旗下的銷售公司外,有35%的聚乙烯一般要經過兩級經銷商,最后才能到達下游聚乙烯產品加工企業。由于塑化產業具有多品種(塑化品類超過10萬種,且仍以20%的速度每年推出新品)、大容量、廣應用特征,塑料貿易行業無法做到一家獨大或寡頭壟斷。而從2014年開始,垂直B2B電商平臺在塑化行業也迅速開花。 b. 競爭加劇,行業毛利無限逼近于零。據塑料貿易業內人士吐槽,10年前塑料貿易每噸利潤可以達到500元,甚至上千元,5年前每噸也可以掙200元,但現在的利潤幾乎是微乎甚微,虧損的情況也時有出現。由于經銷商的近乎完全競爭性質,因此議價能力極弱,使得聚乙烯經銷商只獲得了該產業鏈上最為微薄的利潤。并且隨著煤化工技術的不斷完善,產品多樣化的趨勢愈加明顯,產品供應過剩,下游對價格越來越敏感,因此目前國內主要電商平臺都實行的零毛利政策,無論撮合還是自營(尤其是通用塑料),均為平進平出價格政策。 c. 市場價格波動劇烈,對價格反應及時性要求高。期貨工具的引進、產能的迅速擴張、煤化工產品的介入,共同促使塑料行業價格波動頻率加快,以往較為明顯的季節性走勢現在卻不復存在。以往現貨市場1個月價格波動2-3次,目前幾乎每天波動1-2次,貿易商價格調整跟不上,將極大影響貿易利潤和銷售情況。貿易商的價格發現能力和響應速度是其業務成交和風控的關鍵能力。 d. 對物流和金融服務能力要求提高。由于具有大宗商品交易特征,塑料貿易的單筆價值及重量均較大,因此與交易密切相關的物流配送、資金墊付能力要求較高。目前塑料原料的上游大多為國有煉化或煤化企業,對于賒銷政策要求較嚴,且大多為工廠提貨,而下游終端用戶通常為中小塑料制品企業,往往希望貨到付款,因此貿易商的物流運輸和資金墊付能力直接關系其銷售情況。
關鍵詞:聚乙烯蠟、氧化聚乙烯蠟、進口聚乙烯蠟、進口聚乙烯蠟廠家、專業聚乙烯蠟生產廠家、聚乙烯蠟制造商、塑料助劑、DBM、SBM、光亮分散潤滑劑、EBS、賽諾助劑、木塑助劑、聚丙烯蠟、EVA蠟、茂金屬蠟、微粉蠟、裂解蠟、聚乙烯蠟品牌、聚乙烯蠟廠商、青島聚乙烯蠟、專業聚乙烯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