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助劑的常見問題簡答——聚乙烯蠟
11.根據目前研究,阻燃劑的作用機理有哪些?
答:①阻燃劑在燃燒溫度下的分解產物形成不揮發不氧化的玻璃狀薄膜,可隔絕空氣反射能量或具有低的導熱系數。
②阻燃劑受熱分解生成不燃燒氣體從而稀釋可燃性氣體,沖淡燃燒區氧的濃度;③阻燃劑溶化分解吸熱消耗熱量;
④阻燃劑促使塑料表面形成一層多孔的隔熱穩炭層,阻止熱傳導及繼續燃燒。
12.為什么塑料在加工或使用過程中極易帶靜電?
答:由于其主體聚合物的分子鏈差不多均是共價鍵組成,既不能電離又不能傳遞電子。在其加工和制品的使用過程中,當同其它物體或自身想接觸和摩擦時會因為電子的得失而帶電,并且難通過自身傳導而消失。
13.抗靜電劑分子結構有何特點?
答:R—Y—X R:親油基,Y:連接基,X:親水基。在它們的分子中,非極性部分的親油基和極性部分的親水基之間應具有適當平衡,與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的相容性,C12以上的烷基是典型的親油基,而羥基,羧基,磺酸基和醚鍵則是典型的親水基。
14.簡述抗靜電劑作用機理。
答:一是抗靜電劑在材料表面形成導電性的連續膜,即能賦予制品表面具有一定吸濕性與離子性的薄膜,從而降低表面電阻率,使已經產生的靜電荷迅速泄漏,以達到抗靜電的目的;二是賦予材料表面有一定的潤滑性,降低摩擦系數,從而抑制和減少靜電荷的產生。
①外部抗靜電劑一般以水、醇或其他有機溶劑作為溶劑或分散劑使用,當用抗靜電劑浸漬聚合物材料時,抗靜電劑的親油部分牢固地吸附在材料表面,親水部分向外并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從而在材料表面形成導電層,起到消除靜電的作用;
②內抗靜電劑是在塑料加工時混入聚合物基體內,然后遷移至聚合物表面,起到抗靜電作用;
③高分子混煉型永久抗靜電劑是將親水性聚合物均勻共混到聚合物中,構成一條條導電通道,傳導和釋放靜電荷。
15.橡膠硫化后,其結構和性能通常發生何種變化?
答:①硫化膠由線型變為三位網狀結構;②加熱不再流動;③不再溶于它的良溶劑中;④模量和硬度提高;⑤力學性能提高;⑥耐老化性能和化學穩定性提高;⑦介質性能可能下降。
16.硫磺硫化與硫磺給予體硫化有何不同?
答:①硫磺硫化:多硫鍵,耐熱、耐老化差,屈撓性好,永久變形大;②硫磺給予體:單硫鍵多,耐熱、耐老化好。
17.硫化促進劑起什么作用?
答:提高橡膠制品的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性能。能促進硫化作用的物質。可縮短硫化時間,降低硫化溫度,減少硫化劑用量和提高橡膠的物理機械性能等。
18.焦燒現象:是指橡膠膠料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早期硫化的現象。
19.簡述硫化活性劑的作用及主要品種
答:活性劑的作用——使促進劑活性增強,使促進劑用量減少,使硫化時間縮短。
活性劑:能增加有機促進劑的活性,使之充分發揮效能,從而減少促進劑用量或縮短硫化時間的物質。活性劑一般分為無機活性劑和有機活性劑兩類。無機活性劑主要有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和堿式碳酸鹽等;有機活性劑主要有脂肪酸類、胺類、皂類、多元醇和氨基醇等。活性劑僅以少量加入到橡膠膠料中就能提高其硫化度。
1)無機活性劑:主要是金屬氧化物;
2)有機活性劑:主要是脂肪酸類。
注意:①ZnO可作為金屬氧化物硫化劑,交聯鹵化橡膠;②ZnO可提高硫化橡膠的耐熱性能。
20.何為促進劑的后效應,何類促進劑具有良好的后效應?
答:在硫化溫度以下,不會引起早期硫化達到硫化溫度時則硫化活性大,這種性質稱為促進劑的后效應。次磺酰胺類具有良好的后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