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蠟|影響PVC發泡板質量的五大因素及六大常見問題、原因及解決辦法
PVC制品涉及到的領域很多,下面青島賽諾聚乙烯蠟小編針對PVC發泡板常見的影響質量的因素及常見問題、原因及解決辦法做詳細闡述,歡迎大家交流探討!
一、影響質量的五大因素
在PVC發泡板擠出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基本可以歸為5類,一是穩定性問題;二是熔體強度問題;三是潤滑問題;四是分散問題。這五類問題特別是前三類問題會相互制約,交叉影響,從表面現象看有時很難立刻分清楚,要說方觀察分析,找到問題根源才能根本解決。
1. 穩定性不足,會影響整個板面,板面發黃,發泡片材脆性大
2. 熔體強度不足會導致發泡片泡孔大,縱切面泡很長。
判斷熔體強度是否不足,最直接的辦法是到三輥后面用手指按壓包在中輥上的板材,熔體強度好按壓時能感覺到彈性。若按壓后很難彈起,說明熔體強度較差。因為螺桿結構和冷卻方式差別較大,很難判斷溫度是否合理,一般來說,在擠出機允許的負荷內,3—5區溫度以低為好。在發泡管材中要想獲得發泡均勻制品,也需要保證PVC物料有良好的融體強度。所以發泡調節劑的質量和型號至關重要,當然黃白發泡劑也要配合好。
3. 潤滑劑
潤滑劑分為外潤滑劑和內潤滑劑,外滑有利于脫模,對板材表面的光潔性有好處,外滑太少,擠出機5區溫度不易控制,易升溫,這會導致合流芯溫度高,板材中間出大泡、串泡、發黃等問題,板材表面也不光滑 ;外滑多,析出會變得嚴重,表現在模具內的結構和板材表面外滑的析出,也會表現為某些個別現象在板面上不定期的來回移動。內滑有利于塑化和熔體的流動性,內滑不足板面難以控制厚度,表現為板材中間厚兩邊??;內滑多,易出現合流芯溫度高的現象。常見的潤滑劑有聚乙烯蠟、氧化聚乙烯蠟、硬脂酸鋅等;
4. 分散不好會帶來板材表面不光滑的現象
工藝溫度控制問題:上面提到的四個問題屬于根本性問題,是基礎,是深層次問題。相對于上面四個問題,工藝溫度控制則要直觀得多,是表面問題,但溫度控制不好,會誘發根本問題的出現。提高加工工藝溫度,材料穩定時間會降低,出現穩定性問題;原有的潤滑平衡會被打破,一般表現為外潤滑不足,特別是后期外潤滑,需提高外潤滑添加量;溫度提高也會導致熔體強度降低,發泡片材泡孔增大,泡孔數量減少,片材發脆易斷裂;溫度提高降低了熔體強度也會降低熔體粘度,粘度降低剪切分散能力降低,對分散能力不強的螺桿而言,有時會出現分散不均勻。
5、發泡劑越多發泡越好,密度越小,越輕?
在實際生產中我們碰到很多PVC發泡制品客戶,產品出現大泡孔或者重量降不下來,問了各種專家朋友,得到了令他們比較相信的答案:這是發泡劑加少了,沒有發起來,得多加發泡劑啊,這樣自然發起來了。結果情況是更糟,于是他們一起商議了另一種辦法,增加發泡調節劑用量,結果有所好轉,直到增加的調節劑的量足以不出現任何問題。
在PVC制品中使用最多的就是黃色發泡劑AC,當制品中添加AC后,受熱分解,產生大量的熱,制品膨脹,熔體強度降低,直到包不住AC發泡劑分解產生的小氣泡,數目多的小氣泡就會融合變成大氣泡,密度降低受到阻礙。為此我們必須添加發泡調節劑進行補強,來增大熔體強度,使氣泡均勻分布,來降低密度。
說到這里有的人就說了,那不還是 第一段講的那個意思嘛。非也,這里我們引入一個概念,比表面積,是指單位質量物料所具有的總面積。分外表面積、內表面積兩類。同樣體積的物質,比表面積越大,密度越低,質量越輕。
當一定量的AC和發泡調劑劑添加后,形成數不清的大小均勻的小氣泡,泡孔細密均一,這時候的比表面積最大。當AC的量超過發泡調節劑的增強的熔體強度范圍后,小氣泡將會串泡,很多個小氣泡形成一個大氣泡,這時候比表面積就會下降,密度自然大了,如果切開斷面甚至出現泡孔,更甚者中間與兩面分層。
那么出現泡孔等這樣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調整呢?我想,細心讀過上面文字的已經有了答案,首先增加發泡調節劑或者降低發泡劑的量,動者其一,以方便查找原因,成本考慮當然后者是上策,就是降低發泡劑AC的用量,如果效果出現好轉,繼續降低即可正常。因此第一段的增加發泡劑用量當然是不對的。
另外,在生產過程中為了得到性能更優越的產品,還是建議添加白色吸熱型發泡劑,抵消AC分解過程中釋放的多余熱量。
實際生產中出現泡孔的原因往往還要多,有工藝的原因成分,我們配合好的工藝加上配方的調整,很快就能做出發泡均勻、質量輕、力學性能好的制品啦。具體問題還需要具體分析。
二、六大常見問題、原因及解決辦法
1、板面發黃 。擠出溫度過高或者穩定性不足,解決辦法,降低加工溫度,如果不見好轉可調整配方,適當增加穩定劑和潤滑劑,可逐一改變,容易很快找出問題所在,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
2、板材中間發黃。主要原因是料筒芯部溫度模具溫度高有關,潤滑劑用量也有關系,再次與白發泡劑有一定關系;
3、板面彎曲。料流不均或者冷卻不到位,造成料流不均的因素一般有牽引波動大或者配方中內外潤滑不均衡,機器的因素容易排除,配方調整一般在外潤滑盡量少的前提下調整內潤滑會有很好的效果,同時保證冷卻均勻到位。
4、橫切面出現泡孔或者泡分層。原因可歸結為一點,就是熔體強度不夠,造成熔體強度不夠的原因有1.發泡劑過量或者發泡調節劑不夠或者二者比例不協調,或者發泡調節劑質量問題2.塑化不良,加工溫度低或者潤滑過量
發泡塑料板材截面產生破泡或穿泡兩方面的因素:
A、是因熔體本身局部強度過低,破泡是由外向里形成的;
B、是因熔體周邊壓力偏小,局部泡孔發生膨脹,強度減弱,破泡是由里向外形成的。在生產實踐中,兩種作用沒有明顯區別,有可能同時存在,大部分破孔都是局部泡孔不均勻膨脹后,熔體強度降低所致。熔體本身強度過低與熔體周邊壓力偏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5、板面厚度不均。出料不均,可調整模唇開度,如果流速太大可調整阻流棒,配方調整,一般內潤滑多了中間厚,外潤滑多了兩邊走料快
6、交接班時易出現的板材厚薄紋路等的變化。主要原因,與混料有關,上一個班混料后,等下班次接班后混料中間間隔時間長,混料桶得到很好地冷卻,第一鍋混料預塑化好,與之前混料形成差異,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易產生波動,可調整牽引、加工溫度或通過管理得以解決。
PVC發泡板產品檢測方法:
(1)板側邊:切口平整,孔隙細密,無針孔,無粗大孔眼,掉粉不嚴重,無蜂孔,開料纖維自脫落,不蹦口。 注:出現上述情況要留心了,后序做成品工序麻煩。
(2)板面:手感光滑平整,機械紋理不明顯,表面顏色無色差,乳白色,表面無污點,無明顯小坑,無針孔,無粗大孔眼,裂縫。注:非乳白色的發泡板滲入回收廢棄板,不屬于環保板,環保板不含鉛(含量小于歐美標準)。
(3)密度算法:密度=重量(克)/長*寬*厚(厘米)。
(4)板重量算法:重量(克)=長*寬*厚度(厘米)*密度。
(5)厚度測量:卡尺立放表面時,接觸緊密無縫隙,左右厚度均勻,左中右測量,偏差是否很大,厚度偏差正負0.2MM為正常。
實用配方分享
廣告版 密度0.3(Kg/m³) |
|
名稱 |
重量(Kg) |
PVC |
75 |
鈣粉 |
50 |
回料 |
40 |
穩定劑 |
3.4 |
60 |
0.42 |
PE |
0.28 |
0A6 |
0.4 |
白發泡 |
1.4 |
黃發泡 |
0.4 |
群青 |
0.018 |
增白劑 |
0.08 |
鈦白粉 |
1.5 |
調節劑 |
10 |
青島賽諾專注聚乙烯蠟等助劑的研發、生產、應用工作,為您提供抗析出、高潤滑、分散好的產品體系。公司擁有成熟的技術研發團隊,擁有先進的實驗室對外開放,為有需求的客戶提供配方優化、降本增效等技術支持,同時為順應環保要求,我們還為企業提供助劑一包化、助劑無塵化服務。